Linux伺服器 Linux伺服器

網站伺服器建置與管理 - RockyLinux 9

網站伺服器建置與管理 > 課程內容 > 第 7 堂課 - 身份識別伺服器與內部檔案系統伺服器

第 7 堂課 - 身份識別伺服器與內部檔案系統伺服器

上次更新日期 2022/11/03

如果你有一群員工大家彼此共用數台電腦,你應該會期望每個員工都可以使用自己的帳號與密碼登入系統,然後在每台電腦上面都能夠取得前一次登入時的工作環境。 這時你就需要一台統一管理帳密的伺服器,以及一台提供登入後取得家目錄的檔案伺服器,當然,這兩台也可以是同一部伺服器系統就是了。 然後讓所有的員工電腦以這兩個服務來管理帳號與檔案系統,那就可以達成你的願望了!這也是目前本單位電腦教室裡面的實做結果喔!

學習目標

  • 了解 LDAP 的節點與屬性之間的非關聯性資料庫
  • 學會如何設定 ldap 與操作 ldapmodify, ldapadd 等重要指令
  • 了解如何讓 linux 系統與 ldap 身份驗證連動,包括設定 sssd.conf 設定檔
  • 讓 ldap 搭配 NFS 提供 workstation 各種需要的供能。
  • 7.1: 身份識別與檔案系統間的關係
  • 7.2: LDAP 簡介
  • 7.3: LDAP 的實際設定流程
  • 7.4: LDAP 資料庫簡易管理 (新增/刪除/修改用戶參數)
  • 7.5: 分享檔案系統的 NFS 伺服器
  • 7.6: 課後練習

7.1: 身份識別與檔案系統間的關係

以電腦教室為例,如果讓每個學生預設都以同一個帳號登入,那麼學生在座位上面的調整就會比較沒有彈性,如果課程是有延續性質的, 那學生就得要坐到前一次上課的座位,否則就無法取得上次操作的環境與檔案。因此,許多電腦教室或辦公室,可能都會提供一個檔案伺服器來給學生或員工掛載使用, 例如底下的圖示,就是以 NFS 服務來提供檔案系統的範例:

NFS 示意圖

不過檔案系統也是需要驗證的,否則所有人都可以讀取任何人的檔案資料,那就天下大亂了!因此就需要有身份驗證系統才行。 所以,我們也才能夠透過身份驗證系統登入每一部主機,這樣在出問題時,也比較好查詢到到底是那一位學生或員工惡意使用所造成的問題, 比較好釐清責任歸屬囉。

總結說明身份識別與檔案系統間的關係就是:在一組或一間伺服器機房內,所有的伺服器均需要使用同一組帳號與密碼來登入, 並取得相同家目錄時,就需要這樣的設備需求。此種狀況常見的環境有:

  • 在大型數值模式模擬中,經常需要跨不同的運算節點 (computing node) 來操作,以讓一個模擬的工作,可以透過多台高性能的系統共同運作, 以期待快速達成模式運算的結果。因為每台 node 都需要讀取相同的檔案系統 (連檔名都要相同),且操作的程序 (process) 也需要相同的帳號 (連同 UID/GID 最好都相同), 因此,在這些運算節點中,每部系統的帳號以及檔案系統,就都得要同步才行。
  • 在崑山資傳系操作電腦教室的電腦時,所有的電腦均可以使用你的學號登入,並且可以取得你的個人桌面與額外的三個檔案系統 (是檔案系統,不是檔案而已喔!)。因此在資傳系上課時,你可以在五間電腦教室的任何一間,使用相同的帳密登入,並可取得前一次上課的桌面與工作家目錄。 所以如果對當前的座位不滿意,可以立刻換座位,也不會影響到你的正常操作。

再次強調該功能就得要有兩個元件:

  • 使用身份識別功能:就是 ID 認證的服務。常見的服務有: NIS, LDAP, AD(windows), Kerboros...
  • 使用者家目錄的取得:就是個人檔案資料。常見的服務有: NFS, SMB(網芳), AD(windows)...

以純粹 linux 的伺服器環境來說,最容易設定的其實是 NIS 與 NFS 兩者的搭配,不過 NIS 對於 windows 的支援較差,所以如果考量到未來的系統規劃, 建議是可以使用跨平台的 LDAP 來取代 NIS 作為身份識別系統較佳。至於檔案系統方面,雖然 SAMBA 才是預設可以提供跨平台的檔案系統, 不過在運作的效能方面,還是以 NFS 較為強大,因此作為 Server 的環境來說,當然首選還是使用 NFS 的。故底下將以 LDAP 搭配 NFS 來進行整體系統架構的設定。

7.2: LDAP 簡介

LDAP 全名: 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主要的功能在於『目錄服務 (directory service)』的提供!什麼是『目錄服務』呢? 從 wiki 上的說明來看,目錄服務指的是:

目錄服務是一個儲存、組織和提供資訊存取服務的軟體系統,在軟體工程中,一個目錄是指一組名字和值的對映。它允許根據一個給出的名字來尋找對應的值,與詞典相似。 像詞典中每一個詞也許會有多個詞義,在一個目錄中,一個名字也許會與多個不同的資訊相關聯。 類似地,就像一個詞會有多個不同的發音和多個不同的詞義,目錄中的一個名字可能會有多個不同類型的值。

目錄也許只提供範圍非常小的節點類型和數值類型,也可能對任意的或可延伸的一組類型提供支援。在一個電話目錄中,節點就是姓名而數值項就是電話號碼。 在DNS中,節點是域名而數值項是IP位址(還有別名,郵件伺服器名等等)。 在一個網路作業系統的目錄中,節點是那些由作業系統所管理的資源,包括用戶、電腦、印表機和其它共享資源。

簡單的說,就是你可以提供一個查詢的資料對應的內容,舉例來說,你可以提供一個『帳號名稱』,而在這個帳號名稱底下給予對應了密碼、UID、GID、真實姓名等資訊, 若用戶端使用帳號名稱來查詢目錄服務,則可以得到該帳號的密碼、UID等等資訊就是了。而且目錄服務還不只提供這些資料,你想要額外增加什麼節點都可以! 所以用途相當廣泛。

  • LDAP 的組成

基本上,你就將 LDAP 想成是一個目錄,而每個目錄都有個目錄名稱,然後根據不同需求,可以給予更多的目錄節點。 至於目錄的內容,則根據目錄的定義來給予鄉對應的內容就是了。至於目錄的節點還是需要根據不同的層級給予不同的設定才行。 單純以節點的角度來看,以一個公司名稱為『 example.com 』的位置來說,該公司的相關部門位置節點有點像這樣:

LDAP
圖示來源:http://dbaontap.com/2016/07/20/oem-13c-ldap-authentication/

如上所示,公司底下有兩個部門 (organization unit),一個是伺服器部門 (Servers) 一個是人資部門 (People) ,其中人資部門底下管理著員工證號 (Person, udid), 大概就是這樣一層一層的分配下來~而每一個節點底下可以搭配不同的資料給予特別的任務就是了。而如果是不同部門的相似架構呢?則可以用底下圖示來說明:

LDAP
圖示來源:http://dbaontap.com/2016/07/20/oem-13c-ldap-authentication/

在公司 (company.com) 內部的兩大部門 (location1, location2) 個別提供了各自的帳號密碼管理機制之類的,可以再細分下去之意。 因此,只要找尋不同的 location 即可取得各自部門的人資訊息。

在比較學理的組成說明如下:

  1. 可以提供非關聯性的資料庫環境,而每一筆資料則透過判別名稱 (distinguished name, DN) 來提示定義。 例如上圖的 Organization unit 可以分別是兩者無關的部門 (People 與 Servers 明顯就是不同且無關的部門定義)
  2. 每一個組織均需要定義最頂層的判別名稱,就被稱為 baseDN,這也是整個 LDAP 系統最先要設定的項目。 例如上圖的『 dc=exmpale,dc=com 』以及底下的『 dc=company,dc=com 』都是所謂的 baseDN !你可以猜測在組織 (Organization) 那一層的名稱, 就是 baseDN 的意思了。
  3. 每一筆查詢資料稱為 DN (Distinguished Name),而 DN 就是呼叫出目錄節點的位置所在。 例如上面提到的 baseDN 就是一例。他的展現方式就是『 dc=exmaple,dc=com 』,從小範圍寫起直到最頂層 (dc=com) 為止。 事實上,DN 的展示方式其實有點像 DNS,不過需要使用 dc, ou, cn 等來進行名稱的指定。dc (domain component) 一般用在公司或最頂層 DN 的設定, ou (organization unit) 一般用在大部門的設定上, cn (common name) 一般用在非上述兩個用途的其他應用上。
  4. 每個 baseDN 底下還有附屬組織單位,那就是 organization unit 的概念。例如人事部門可以使用類似: 『 dn: ou=People,dc=example,dc=com 』之類的方式來命名。而該 DN 底下就會有多種屬性定義!這些屬性定義就牽涉到每一個 LDAP 的用途為何。
  5. 因為 LDAP 僅是一個『目錄服務』的提供者,但這些目錄底下資料的定義使用的功能為何,就是透過預先定義的綱要檔 (Schema) 來定義。 舉例來說, Linux 與 Windows 的帳號所需要的項目並不相同,因此使用 LDAP 作為 Linux 的帳號認證來源時,就得要使用 LDAP 提供的 Linux 帳號所需綱要檔 (schema)
  • LDAP 的架設流程簡介

如果確定要架設 LDAP 作為你的身份驗證來源,那麼你得要事先規劃好這部 LDAP 所提供的 baseDN、相關的管理者密碼、相關的帳號 UID 起始號碼、 相關的使用者家目錄 (最好不要跟系統預設的 /home 相同位置,否則容易造成本機帳號與網路帳號衝突的狀況)等等。至於一般的架設流程大概是這樣的:

  1. 安裝好 LDAP 伺服器軟體,並且提供登入 LDAP 功能的 RootDN 密碼
  2. 載入 LDAP 所需要的環境設定參數檔
  3. 啟動 LDAP 服務,並觀察 LDAP 服務的埠口,以啟用防火牆放行的功能
  4. 預先指定好自己公司即將使用的 baseDN 環境 (最好與 DNS 系統相同即可),同時規劃好即將要使用的用戶端作業系統有哪些
  5. 開始載入基本的 baseDN 功能
  6. 開始載入用戶端作業系統所需要的綱要檔 (schema)
  7. 嘗試取得用戶端所需要的帳號參數範例檔,變轉為 LDAP 所需要的格式 (LDAP Data Interchange Format, LDIF) ,然後載入到 LDAP 伺服器內
  8. 若需要加密環境,請前往 /etc/pki/tls/certs 目錄下進行所需要的 key 建制
例題 7.2.A 大致定義出你的 LDAP 頂層與基礎名稱判別:
  1. 依據你的主機名稱的網域名稱,定義你的 baseDN 為何?
  2. 依據上述 baseDN 的指定,定義出管理 RootDN 的管理員密碼為 cn=Manager,(baseDN) (Manager 為管理部份的意思)

7.3: LDAP 的實際設定流程

為了避免 Server/client 之間名稱解析產生的連線延遲,因此 IP 對應主機名稱最好還是寫入 /etc/hosts 較佳。所以,先檢查一下你的 Server/client 的設定是否已經正確設定在 /etc/hosts 了呢?基本上,相關的設定在前幾周都已經完成,我們還是來持續檢查一下:

[root@localhost ~]# cat /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4 localhost4.localdomain4
::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6 localhost6.localdomain6
192.168.254.xxx pcxxx.dic.ksu   pcxxx
192.168.254.254 pc254.dic.ksu   pc254
10.255.xxx.254  server.lanxxx.dic.ksu   server   <==這個項目
10.255.xxx.1    client.lanxxx.dic.ksu   client   <==這個項目

上面的設定是相當重要的!這是因為如果我們想要使用加密過後的 LDAP 加密傳輸連線,那麼就得要建立金鑰系統,而金鑰系統裡面會建立一隻憑證, 該憑證就只能使用對應的主機名稱而已!因此,如果我們未來使用的主機名稱無法在這個檔案內找到正確的 IP,那就會無法連線成功的! 這裡請特別特別留意!否則會出大事情!

例題 7.3.A:請注意自己的主機名稱對應資訊
  • 再次使用 hostnamectl 查看自己的主機名稱
  • 再次分析 Server/Client 系統上,針對目前這部主機名稱都可以找到正確的 IP
  • Step 1、安裝 LDAP 相關軟體、啟動 slapd 服務以及了解 LDIF 格式與匯入 LDIF 檔案

要能夠執行 LDAP server 至少也需要 openldap-servers, openldap-clients, openldap 等軟體才行~不過,目前 RockyLinux 並沒有提供 openldap-servers。不過,還好, EPEL 倉儲是有提供該軟體的!因此,我們在安裝時, 要加上 epel 的軟體倉儲名稱,這才有辦法安裝妥當。

安裝完畢之後,我們就可以啟動一個名為 slapd (standard alone ldap daemon) 的服務,啟動這個服務之後,系統會多出一個 port 389 的埠口喔! 你應該使用 netstat 去觀察一下該埠口是否順利啟動為宜。同時也要能夠處理防火牆才好。

例題 7.3.B:依據上述說明分別完成底下任務:
  1. 先使用 yum repolist --all 列出所有軟體倉儲,並嘗試找到 epel 倉儲!
  2. 只有這次安裝時,加入上述倉儲,安裝好 openldap 的三個軟體
  3. 啟動、開機啟動 slapd 服務,同時觀察一下該服務!
  4. 觀察埠口,是否有 port 389 的產生?
  5. 觀察防火牆,僅針對內部網路 (10.xxx) 來說,是否還需要額外放行防火牆規則?

因為 LDAP 控制了帳號與密碼等相關資料,因此,要管理這個系統,當然需要管理員的身份。所以,軟體安裝完成之後, 可以透過 openldap 提供的『 slappasswd 』來取得加密後的密碼文字資料,並將加密過後的密碼寫入到設定檔中!那麼設定檔在哪裡呢? 大部分的設定檔放置在 /etc/openldap/slapd.d/cn=config/ 目錄下,你可以自行查閱相關資訊。 跟整個系統運作比較有關係的僅有『 olcDatabase={2}mdb.ldif 』 『 olcDatabase={1}monitor.ldif 』而已!其他的檔案都暫時不要理他!

[root@localhost ~]# ll /etc/openldap/slapd.d/cn=config
drwxr-x---. 2 ldap ldap  29 11月 19 09:18 'cn=schema'
-rw-------. 1 ldap ldap 378 11月 19 09:18 'cn=schema.ldif'
-rw-------. 1 ldap ldap 513 11月 19 09:18 'olcDatabase={0}config.ldif'
-rw-------. 1 ldap ldap 412 11月 19 09:18 'olcDatabase={-1}frontend.ldif'
-rw-------. 1 ldap ldap 562 11月 19 09:18 'olcDatabase={1}monitor.ldif' <==次重要,設定 baseDN
-rw-------. 1 ldap ldap 609 11月 19 09:18 'olcDatabase={2}mdb.ldif'     <==最重要!設定 RooDN,密碼

我們可以先觀察一下 olcDatabase={2}mdb.ldif 這個檔案,這個檔案的內容有點像這樣:

[root@localhost ~]# cat /etc/openldap/slapd.d/cn\=config/olcDatabase\=\{2\}mdb.ldif
# AUTO-GENERATED FILE - DO NOT EDIT!! Use ldapmodify.  <==警告你不要亂動!
# CRC32 19835607
dn: olcDatabase={2}mdb                     <==由 dn: 開始規範!
objectClass: olcDatabaseConfig
objectClass: olcMdbConfig
olcDatabase: {2}mdb
olcDbDirectory: /var/lib/ldap
olcSuffix: dc=my-domain,dc=com             <==這個需要修改
olcRootDN: cn=Manager,dc=my-domain,dc=com  <==這個需要修改
olcDbIndex: objectClass eq,pres
olcDbIndex: ou,cn,mail,surname,givenname eq,pres,sub
structuralObjectClass: olcMdbConfig
entryUUID: 8429b38c-ed65-103c-8c49-dfba18331669
creatorsName: cn=config
createTimestamp: 20221031124434Z
entryCSN: 20221031124434.244457Z#000000#000#000000
modifiersName: cn=config
modifyTimestamp: 20221031124434Z

上面的檔案格式我們稱為 LDAP 的資料交換格式檔 (LDAP Data Interchange Format, LDIF),基本規則是:

  • 撰寫時,以冒號 (:) 隔開節點名稱與相對應的值;
  • 冒號左側不能有空白,右側需要保留一個空白後,才填寫資料。
  • 每一個節點,都是由 dn: 開頭,且需要完整的寫入該節點 (連同 baseDN 的資料)
  • 在 dn 之後寫入你想要影響的項目,然後底下加入所需要的動作或者是資料
  • 若資料延伸到第二行,則需要在行首保留一個空白字元
  • 最終需要保留一個空白行

如上所述,其實我們的 baseDN (就是那個 olcSuffix) 以及 RootDN 都需要改變!因此接下來要進行的是:

  • 先設計出一個 LDIF 格式的檔案;
  • 再以 ldapmodify 來匯入該筆紀錄。

如上所述,我們要修改兩個項目,可以使用 basedn.ldif 這樣的檔名來處理即可!另外,請記得我們要改的檔案檔名: /etc/openldap/slapd.d/cn=config/olcDatabase={2}mdb.ldif 其中 cn=config 是上層目錄 (所以寫在後面),olcDatabase=(2)mdb.ldif 則寫在前面!因此可以這樣來設計:

# 進入 ldap 目錄,統一放置 LDAP 相關的資料,保持家目錄的乾淨!
[root@localhost ~]# mkdir ldap
[root@localhost ~]# cd ldap

# 取得 root 管理員的加密密碼文字
[root@localhost ldap]# slappasswd
New password:             <==輸入你的密碼
Re-enter new password:    <==輸入你的密碼
{SSHA}mJnkkDx4NacnPwPkdEQ/a+Fh6WPQEGEM   <==這一段文字複製下來

[root@localhost ldap]# vim basedn.ldif
dn: olcDatabase={2}mdb,cn=config           <==就是這個 dn 的設計!
changetype: modify                         <==動作是修改!
replace: olcSuffix                         <==取代這個項目
olcSuffix: ${basedn}                       <==實際的值!

dn: olcDatabase={2}mdb,cn=config
changetype: modify
replace: olcRootDN
olcRootDN: ${rootdn}

dn: olcDatabase={2}mdb,cn=config
changetype: modify
replace: olcRootPW
olcRootPW: ${rootdn_password}

# 開始匯入資料。這個動作可以反覆做不要緊,因為是『取代』的功能!
[root@localhost ldap]# ldapmodify -Y EXTERNAL  -H ldapi:/// -f basedn.ldif

當然!上述的 ${basedn} 與 ${rootdn} 是需要實際帶入你的設定值的。最後,因為 RootDN 的管理員最好是需要密碼的,我們可以使用 slappasswd 來設定好加密的密碼, 然後修改上面畫面中的 ${rootdn_password} 項目即可!

例題 7.3.C:設定好你的 LDAP 基礎設定如下:
  1. 建立 LDAP 的系統管理員操作密碼為 2727175,同時將密碼、RootDN, BaseDN 寫入於 basedn.ldif 檔案內
  2. 使用『 ldapmodify -Y EXTERNAL -H ldapi:/// -f basedn.ldif 』匯入 basedn.ldif 的內容,如果一切順利,應該會看到類似底下的輸出:
    SASL/EXTERNAL authentication started
    SASL username: gidNumber=0+uidNumber=0,cn=peercred,cn=external,cn=auth
    SASL SSF: 0
    modifying entry "olcDatabase={2}mdb,cn=config"
    modifying entry "olcDatabase={2}mdb,cn=config"
    modifying entry "olcDatabase={2}mdb,cn=config"
    
  3. 修改完成之後,再查詢一下 /etc/openldap/slapd.d/cn=config 內容是否順利修訂成功了。

設定好該項目後,接下來得要修改另一個檔案,那就是 cn=config/olcDatabase={1}monitor.ldif 囉!這個檔案的內容有點像這樣:

[root@localhost ldap]# cat /etc/openldap/slapd.d/cn\=config/olcDatabase\=\{1\}monitor.ldif
# AUTO-GENERATED FILE - DO NOT EDIT!! Use ldapmodify.
# CRC32 969d0269
dn: olcDatabase={1}monitor
objectClass: olcDatabaseConfig
olcDatabase: {1}monitor
olcAccess: {0}to * by dn.base="gidNumber=0+uidNumber=0,cn=peercred,cn=extern
 al,cn=auth" read by dn.base="cn=Manager,dc=my-domain,dc=com" read by * none
structuralObjectClass: olcDatabaseConfig
entryUUID: e34a0218-be50-103a-8688-57eb5ce90f91
creatorsName: cn=config
createTimestamp: 20201119011834Z
entryCSN: 20201119011834.415737Z#000000#000#000000
modifiersName: cn=config
modifyTimestamp: 20201119011834Z

如同前面提到的 LDIF 撰寫格式,上面特殊字體的部份其實是一個名為 olcAccess 的屬性項目,這個屬性項目資料比較長, 因此分兩行來撰寫,第二行就加上一個空白來指定。我們需要整行都複製下來,然後將上面底線的部份修改成為我們自己的 RootDN 即可。 我們可以繼續修改 basedn.ldif 新增一個項目 (雖然如此一來,前面三個資訊會被重複覆蓋就是了!),該項目內容有點像這樣:

dn: olcDatabase={1}monitor,cn=config
changetype: modify
replace: olcAccess
olcAccess: {0}to * by dn.base="gidNumber=0+uidNumber=0,cn=peercred,cn=extern
 al,cn=auth" read by dn.base="${RootDN}" read by * none

然後重複匯入即可!

例題 7.3.D:持續設定好你的 LDAP 基礎設定如下:
  1. 修改 basedn.ldif 檔案,將上述的『 dn: olcDatabase={1}monitor,cn=config 』加入
  2. 使用『 ldapmodify -Y EXTERNAL -H ldapi:/// -f basedn.ldif 』匯入 basedn.ldif 的內容
  3. 修改完成之後,再查詢一下 /etc/openldap/slapd.d/cn=config 內容是否順利修訂成功了。

這樣就讓我們的 LDAP 目前擁有正確的 baseDN, RootDN, 管理員密碼等重要的參數設定。上面這些資料都只是在設定 LDAP server 的相關資料, 還沒有進入到 LDAP 的資料庫系統,亦即還沒有實際管理 LDAP 內部的節點資訊喔!

  • Step 2、修改資料庫,並載入 cosine, nis 等綱要檔

前一步驟完成了 LDAP server 的設定,現在開始在 LDAP server 裡面建立好資料庫,然後載入我們需要用到的綱要檔 (schema) 囉! Open LDAP 預設的 /var/lib/ldap/ 目錄管理位置並沒有任何設定檔,所以管理員可以複製 OpenLDAP 提供的預設檔案來使用。

如前所述,LDAP 僅是一個提供目錄功能的服務,如果需要特定的帳號管理機制,可以透過系統預設提供的綱要檔 (schema) 來處理! 針對 Linux 帳號常用的綱要檔主要有:

  • cosine.ldif
  • nis.ldif
  • inetorgperson.ldif

這些檔案都放置在 /etc/openldap/schema/ 中,然後需要注意的是,剛剛我們是『修改 LDAP server』內容,所以使用的是 ldapmodify, 但現在是載入不存在 LDAP 內部的綱要檔 (schema),因此要改用 ldapadd 來進行『新增』的處理才行!處理的方法跟 ldapmodify 很類似:

[root@localhost ~]# ldapadd -Y EXTERNAL -H ldapi:/// -f ${filename}
[root@localhost ~]# ldapadd -Y EXTERNAL -H ldapi:/// -f .../nis.ldif
SASL/EXTERNAL authentication started
SASL username: gidNumber=0+uidNumber=0,cn=peercred,cn=external,cn=auth
SASL SSF: 0
adding new entry "cn=cosine,cn=schema,cn=config"  <==一定要看到這行,且沒有錯誤才對!
例題 7.3.E:完成底下的功能:
  1. 匯入上述的三個綱要檔案,請務必小心,這三個綱要檔載入也有順序之分,要先載入 cosine 才行!

如果一切設定都順利搞定,那麼使用底下的指令查詢時,就會出現成功的樣式!

[root@localhost ~]# slaptest -u
config file testing succeeded
  • Step 3、建置 Linux 帳號系統所需要的節點

完成上述的 LDAP 基礎資訊之後,接下來要處理的就是建置 Linux 帳號所需要的基礎節點了,這部份就需要動到 LDAP 的資料庫。由於 Linux 帳號主要分為 1)帳號與 2)群組,所以我們需要在 LDAP 目錄設定內規範好這兩項資料! 基本上,我們需要在 base.ldif 這個檔案內宣告好我們所需要的帳號與密碼是在哪個節點上,一般來說,主要的節點會有:

  • dn: dc=dic,dc=ksu(最頂層設定)
    • dn: cn=Manager,dc=dic,dc=ksu(管理員節點)
    • dn: ou=People,dc=dic,dc=ksu(帳號與密碼)
    • dn: ou=Group,dc=dic,dc=ksu(群組項目)

繪製成為相關圖示,可以是底下這樣。要注意,Manager 這個 RootDN 的目的是在提供管理 LDAP 的管理員身份,所以他會是個特定的節點 (cn 的屬性), 而 People, Group 則是眾多帳號、群組的節點,因此是單位特性 (ou),設計上是不一樣的。

            dc=dic,dc=ksu  -----------  cn=Manager,dc=dic,dc=ksu
                 |
       -------------------------
       |                       |
   ou=People,dc=dic,dc=ksu   ou=Group,dc=dic,dc=ksu

了解了上述的節點功能之後,再來就是要寫成 LDIF 格式,好讓 LDAP server 能夠匯入這些資料到 /var/lib/ldap 的資料庫內。 你可以寫一個名為 base.ldif 的檔案來處理:

[root@localhost ldap]# vim base.ldif
dn: dc=dic,dc=ksu
objectClass: top
objectClass: dcObject
objectclass: organization
o: dic ksu
dc: dic

dn: cn=Manager,dc=dic,dc=ksu
objectClass: organizationalRole
cn: Manager
description: Directory Manager

dn: ou=People,dc=dic,dc=ksu
objectClass: organizationalUnit
ou: People

dn: ou=Group,dc=dic,dc=ksu
objectClass: organizationalUnit
ou: Group

依據你不同的設定項目,只要修改『 dc=dic,dc=ksu 』這一串數值即可!當然,也能用取代的方式處理掉~總之,最終你要將這個 base.ldif 匯入到你的 LDAP 資料庫才行。 接下來,使用 ldapadd 指令,並且透過管理員密碼的節點來管理,然後匯入的是 ldap 資料庫內!所以,不再是使用 -Y EXTERNAL 的參數喔! 如下所示,主要在匯入資料庫:

[root@localhost ~]# ldapadd -x -W -D "${RootDN}" -f LDIf_filename
[root@localhost ~]# ldapadd -x -W -D "cn=Manager,dc=dic,dc=ksu" -f /root/ldap/base.ldif
例題 7.3.F:完成底下的功能:
  1. 依據上面的說明,建置好你的 base.ldif 檔案內容
  2. 使用 ldapadd 的功能來匯入這個檔案的內容,若一切順利,應該會看到如下的狀態:
    [root@localhost ~]# ldapadd -x -W -D "cn=Manager,dc=dic,dc=ksu" -f base.ldif
    Enter LDAP Password:   <==這裡輸入你的 RootDN 密碼!
    adding new entry "dc=dic,dc=ksu"
    adding new entry "cn=Manager,dc=dic,dc=ksu"
    adding new entry "ou=People,dc=dic,dc=ksu"
    adding new entry "ou=Group,dc=dic,dc=ksu"
    
  • Step 4、設計好 Linux 帳號,並使用該預設帳號轉成範例資訊,以腳本大量建置 LDAP 帳號

如果要手動一個一個輸入 LDAP 帳號,確實有點麻煩!我們能不能將 Linux 帳號轉出來呢?當然可以!這就是重點項目啊! 不過,要將目前 Linux 帳號的資訊轉成 LDIF 的格式,需要有其他轉換軟體工具的支援才行。目前 RockyLinux 已經取消了 migrationtools 的提供, 好消息是,該軟體使用的是 python 的模組,因此不是編譯過後的可執行檔,故可由 CentOS 7 的系統中去獲取軟體即可,底下為相關的網站:

請依據上面第二個連結當中的『 Download 』項目內,取得 Binary Package 的網址列,直接透過 wget 來下載即可:

[root@localhost ~]# wget  \
> 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7/os/x86_64/Packages/migrationtools-47-15.el7.noarch.rpm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migrationtools-47-15.el7.noarch.rpm

為了擔心本地帳號與網路帳號相互重疊,因此我們可能會有幾個打算:

  • 假設使用者名稱為 ldapuser1 ~ ldapuser10
  • 預設使用者密碼為 mypassword123 這個密碼
  • 假設使用者的 UID 從 6001 開始編號
  • 假設使用者的 GID 也是從 6001 開始編號,且有對應的私有群組
  • 假設使用者的預設家目錄在 /home/rhome/ 底下

所以我們要先手動處理前一個帳號來交互比對看看:

[root@localhost ~]# mkdir /home/rhome
[root@localhost ~]# useradd -d /home/rhome/ldapuser1 -u 6001 ldapuser1
[root@localhost ~]# echo "mypassword123" | passwd --stdin ldapuser1
[root@localhost ~]# id ldapuser1
uid=6001(ldapuser1) gid=6001(ldapuser1) groups=6001(ldapuser1)
[root@localhost ~]# ll /home/rhome
drwx------. 2 ldapuser1 ldapuser1 62 11月 19 10:14 ldapuser1

要開始進行 Linux 帳號轉成 LDAP 帳號的腳本之前,得要先修改一下系統預設的 baseDN 設定才行!所以你可能要修改一下底下的幾個位置:

[root@localhost ~]# vim /usr/share/migrationtools/migrate_common.ph
$DEFAULT_MAIL_DOMAIN = "dic.ksu";          # 71 行左右
$DEFAULT_BASE = "dc=dic,dc=ksu";           # 74 行左右
$EXTENDED_SCHEMA = 1;                      # 90 行左右

處理完畢之後,接下來我們得要將轉換的帳號清理一下~因為我們只想要轉換 ldap 的使用者與群組,因此先將重要資訊抽出來到 /root/ldap 目錄下, 簡易的動作如下:

[root@localhost ldap]# grep ldapuser /etc/passwd > user.txt
[root@localhost ldap]# grep ldapuser /etc/group > group.txt

最後使用 migrationtools 指令,將帳號與群組轉成 LDIF 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ldap]# /usr/share/migrationtools/migrate_passwd.pl user.txt > user.ldif
[root@localhost ldap]# /usr/share/migrationtools/migrate_group.pl group.txt > group.ldif
[root@localhost ldap]# cat user.ldif
dn: uid=ldapuser1,ou=People,dc=dic,dc=ksu
uid: ldapuser1
cn: ldapuser1
sn: ldapuser1
mail: ldapuser1@dic.ksu
objectClass: person
objectClass: organizationalPerson
objectClass: inetOrgPerson
objectClass: posixAccount
objectClass: top
objectClass: shadowAccount
userPassword: {crypt}$6$VgCD309ydL0MCTXB$uoq08FV.nuWif4KFa1lBREOi...eT.Uj70b6WJRIHU5.
shadowLastChange: 18585
shadowMin: 0
shadowMax: 99999
shadowWarning: 7
loginShell: /bin/bash
uidNumber: 6001
gidNumber: 6001
homeDirectory: /home/rhome/ldapuser1

[root@localhost ldap]# cat group.ldif
dn: cn=ldapuser1,ou=Group,dc=dic,dc=ksu
objectClass: posixGroup
objectClass: top
cn: ldapuser1
userPassword: {crypt}x
gidNumber: 6001

雖然接下來只要匯入這兩個檔案就可以建置好 LDAP 的資料,但是我們需要的帳號共有 10 個之多,因此上述的方式實在不太適合。因此, 先不要急著匯入~請改用底下的練習題來處理相關的任務!

例題 7.3.G:透過腳本大量建置 LDAP 帳號
  1. 先將剛剛建立的兩個測試帳號完整的刪除 (userdel -r ...)
  2. 寫一隻名為 /root/ldap/adduser.sh 的腳本,在這裡面以迴圈的方式來建置所有帳號所需要的資訊!因為密碼是相同的, 所以密碼可以複製。不過其他的項目請用變數來處理妥當。
    • 規範出最小 UID 與 GID 的號碼,變數定義為 minuid,依據上述設定,此數值應為 6000
    • 規範用戶家目錄為 home 變數,位於 /home/rhome 目錄下 (需要判定目錄存在否)
    • 規範用戶 LDIF 檔名為 /root/ldap/ldapuser.ldif, 群組檔名 /root/ldap/ldapgroup.ldif
    • 建立今日密碼日期,使用 $(( $(date +%s)/60/60/24 + 1 )) 決定
    • 建立迴圈,使用 for i in $( seq 1 100) 建置,內容為:
      • 使用者與群組名稱 username 為 ldapuser${i}
      • uid 與 guid 為 userid 數值為 minuid + i
      • 帶入上述轉換得來的兩個區段內容,將該內容變化,以變數處理之
      • 最終分別帶入兩個檔案中!
      • 複製由 /etc/skel 來的家目錄,請使用 chmod 修改權限為 700,再以 chown uid:uid 的方式以數值的方式來修改正規權限。
  3. 可以參考這裡的連結來參考,但請不要照抄!
  4. 記得執行完這個指令會產生 ldapuser.ldif, ldapgroup.ldif 檔案
  5. 最後再以『ldapadd -x -W -D "cn=Manager,dc=dic,dc=ksu" -f /root/ldap/ldap{user|group}.ldif』的方式來分別載入帳號、群組資訊。
  • Step 5、使用 ldapsearch 檢驗 LDAP 的查詢功能

如果一切順利,在上面的動作完成之後,基本上,我們的 LDAP 就已經完全設定好了。那麼如果我想要根據上述的設定查詢一下是否有問題, 該如何進行呢?簡單的處理方案,可以透過 ldapsearch 來處理。基本的 ldapsearch 語法有點像這樣:

# ldapsearch [-x] [-b baseDN] [-W -D "RootDN"] [-H ldap://hostname] [-ZZ] [查詢值] [-d1]

上述的選項與參數簡介如下:

  • -x :使用簡易認證,幾乎所有的 ldapsearch 都要使用到這個選項才能順利運作!
  • -b baseDN :如果有不同的幾個 ldapserver 的存在,那需要使用確切的 baseDN 時,才加這個項目。例如我們的環境為 dc=dic,dc=ksu, 則這個項目會是『 -b "dc=dic,dc=ksu" 』的操作情況。
  • -W -D "RootDN" :如果有需要增加 (ldapadd) 或者是操作資料庫等行為時,才需要使用這個項目,且需要輸入密碼才行。 以我們為例,那就是『 -W -D "cn=Manager,dc=dic,dc=ksu" 』的操作行為
  • -H ldap://hostname :指定到某個位置去搜尋 LDAP 資料,例如『 -H ldap://127.0.0.1 』這樣的操作。
  • -ZZ :目前用不到,後續步驟才會使用。這個是強迫 ldapsearch 使用加密的 TLS 來處理的意思。
  • -d1 :是偵錯模式,如果你搜尋出問題,加上這個項目,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資訊來解釋問題!
  • 查詢值 :例如想要找 ldapuser1 時,可以使用 cn=ldapuser1 之類的方式來處理!
# 以明碼方式查詢所有資料庫的內容
[root@localhost ~]# ldapsearch -x -H ldap://127.0.0.1 -b "dc=dic,dc=ksu"
# extended LDIF
#
# LDAPv3
# base <dc=dic,dc=ksu> with scope subtree
# filter: (objectclass=*)       <==這裡顯示所有的資料都要展示出來的意思!
# requesting: ALL
#

# dic.ksu
dn: dc=dic,dc=ksu
objectClass: top
objectClass: dcObject
objectClass: organization
o: dic ksu
dc: dic
....

# 只找出與 uid 為 ldapuser1 的資訊:
[root@localhost ~]# ldapsearch -x -H ldap://127.0.0.1 -b "dc=dic,dc=ksu" uid=ldapuser1
# extended LDIF
#
# LDAPv3
# base <dc=dic,dc=ksu> with scope subtree
# filter: uid=ldapuser1  <==顯示僅有 ldapuser1 的訊息!
# requesting: ALL
#

# ldapuser1, People, dic.ksu
dn: uid=ldapuser1,ou=People,dc=dic,dc=ksu
uid: ldapuser1
cn: ldapuser1
sn: ldapuser1
mail: ldapuser1@dic.ksu
objectClass: person
objectClass: organizationalPerson
objectClass: inetOrgPerson
objectClass: posixAccount
objectClass: top
objectClass: shadowAccount
userPassword:: e2NyeXB0fSQ2JFZnQ0QzMDl5ZEwwTUNUWEIkdW9xMDhGVi5udVdpZjRLRmExbEJ
 SRU9peGZKZVZ0Z1RsWW5Scy5LSjhyNFVONkZTYTRuazN5Mjd4R2RMNFZGZjRwN2JtZVQuVWo3MGI2
 V0pSSUhVNS4=
shadowLastChange: 18585
shadowMin: 0
shadowMax: 99999
shadowWarning: 7
loginShell: /bin/bash
uidNumber: 6001
gidNumber: 6001
homeDirectory: /home/rhome/ldapuser1

# search result
search: 2
result: 0 Success

# numResponses: 2
# numEntries: 1

# 嘗試使用 TLS 的方式查詢
[root@localhost ~]# ldapsearch -x -H ldap://127.0.0.1 -b "dc=dic,dc=ksu" uid=ldapuser1 -ZZ
ldap_start_tls: Protocol error (2)
        additional info: unsupported extended operation

你可以發現到,如果使用明碼查詢資料,一切都順暢!但是如果使用 TLS 加密機制查詢,那就出問題了! 顯示的結果是不支援的延伸參數!這是因為這一版的 LDAP 預設將 TLS 加密支援的設定值取消了!所以,我們需要額外的參數設定才行! 否則就會發生這個問題。

事實上,如果不需要加密的 LDAP 連線,那麼到目前這個步驟為止,整個 LDAP 就搞定了。但是我們知道 LDAP 的查詢甚至可以傳輸密碼! 所以當然最好在網路上傳輸得加密比較妥當的!而同時 LDAP server 是可以接受明碼與 TLS 加密傳輸的!因此,底下我們來處理,讓 LDAP 一定要使用加密傳輸才行!

  • Step 6、建立 LDAP Server / Client 連線時所需要的公私鑰檔案:

在第六章過後你應該知道什麼是公鑰與私鑰。因為你的 LDAP 會在 Server/client 之間傳送帳號參數與密碼參數,所以,兩者之間當然有加密的效果會比較妥當。 建立的方法可以使用 RockyLinux 預設提供的金鑰建置方式來處理,也能夠自己使用 openssl 這個指令來處理。因為 openldap 預設的 keys 都放在 /etc/openldap/certs 目錄內, 所以建議你前往該目錄去建置所需要的金鑰檔即可。至於建置的方法如下:

[root@localhost ~]# cd /etc/openldap/certs
[root@localhost certs]# openssl req -new -x509 -nodes -out {公鑰檔名}.crt \
> -keyout {私鑰檔名}.key -days 3650
Generating a RSA private key
............................................................................+++++
...........................................+++++
writing new private key to '{私鑰檔名}.key'
-----
You are about to be asked to enter information that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your certificate request.
What you are about to enter is what is called a Distinguished Name or a DN.
There are quite a few fields but you can leave some blank
For some fields there will be a default value,
If you enter '.', the field will be left blank.
-----
Country Name (2 letter code) [XX]:TW
State or Province Name (full name) []:Tainan
Locality Name (eg, city) [Default City]:Tainan
Organization Name (eg, company) [Default Company Ltd]:ksu
Organizational Unit Name (eg, section) []:dic
Common Name (eg, your name or your server's hostname) []:pc200.dic.ksu
Email Address []:root@pc200.dic.ksu
# hostname 很重要!一定要跟你的主機名稱一致才行!!!

[root@localhost certs]# chown ldap:ldap {公鑰檔名}.crt {私鑰檔名}.key

這會建置出一對以 RSA 加密且可以用 10 年不會過期的金鑰系統出來!然後記得這個檔名就是了!

例題 7.3.H:使用上述的方式,建立一對金鑰,檔名就指定為 dicksu.{crt|key} 來處理!因此最終你會有一對金鑰。
  • 憑證: /etc/openldap/certs/dicksu.crt
  • 私鑰: /etc/openldap/certs/dicksu.key
同時記得,確實要修改這兩個檔案的擁有者之外,也需要重整 SELinux 的類型『 restorecon -Rv /etc/openldap/certs 』喔!

接下來繼續將上述兩個檔案加入 /etc/openldap/slapd.d/cn=config.ldif 檔案當中!同時請注意,我們預計讓 LDAP 只支援加密傳輸,而經過上面的 openssl 指令輸出, 我們知道了加密使用 RSA 的方式來處置的!因此就使用底下的 LDIF 格式檔案來修改設定囉!

[root@localhost ldap]# vim certs.ldif
# 特別注意,這幾筆紀錄的順序不能改變!一改變就會無法匯入喔!
dn: cn=config
add: olcTLSCACertificatePath
olcTLSCACertificatePath: /etc/openldap/certs

dn: cn=config
add: olcTLSCertificateKeyFile
olcTLSCertificateKeyFile: /etc/openldap/certs/dicksu.key

dn: cn=config
add: olcTLSCertificateFile
olcTLSCertificateFile: /etc/openldap/certs/dicksu.crt

[root@localhost ldap]# ll /etc/openldap/certs
# 請務必確定檔案使用者與群組都屬於 ldap 才行!

[root@localhost ldap]# ldapmodify -Y EXTERNAL -H ldapi:/// -f certs.ldif

接下來,因為 LDAP 可以支援有加密與未加密的連線,如果我們沒有指定,那麼不論有沒有加密,其連線都會出現在 389 這個埠口。 不過因為我們想要讓用戶不能使用明碼傳輸,因此建議可以讓加密與未加密的連線分開。處理的方式也挺簡單的,確認 /usr/lib/systemd/system/slapd.service 檔案的內容即可:

[root@localhost ~]# cat /usr/lib/systemd/system/slapd.service
[Unit]
Description=OpenLDAP Server Daemon
After=syslog.target network-online.target
Documentation=man:slapd
Documentation=man:slapd-config
Documentation=man:slapd-hdb
Documentation=man:slapd-mdb
Documentation=file:///usr/share/doc/openldap-servers/guide.html

[Service]
Type=forking
ExecStartPre=/usr/libexec/openldap/check-config.sh
ExecStart=/usr/sbin/slapd -u ldap -h "ldap:/// ldaps:/// ldapi:///"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Alias=openldap.service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slapd
[root@localhost ~]# netstat -tlunp | grep slapd
tcp        0      0 0.0.0.0:636             0.0.0.0:*               LISTEN      753/slapd
tcp        0      0 0.0.0.0:389             0.0.0.0:*               LISTEN      753/slapd
tcp6       0      0 :::636                  :::*                    LISTEN      753/slapd
tcp6       0      0 :::389                  :::*                    LISTEN      753/slapd

這樣就出現了 636 這個需要連線加密的埠口囉。

例題 7.3.I:建立 certs.ldif ,以加入金鑰系統資訊
  1. 將金鑰憑證系統匯入 LDAP 設定當中:
    • 建立 certs.ldif 檔案,將上述的資訊複製進來,然後改寫完整的檔名;
    • 將該檔案匯入系統中 (ldapmodify -Y EXTERNAL -H ldapi:/// -f ...)
    • 查看 /etc/openldap/slapd.d/cn=config.ldif 是否修改成功。
    • 使用 slaptest -u 測試設定檔是否成功。
  2. 讓加密與不加密的 LDAP 連線分開,最終重新啟動 slapd 時,會有兩個不同的埠口在監聽。
但是,這個時候還不能使用 ldapsearch 來查詢 TLS 的結果喔!還需要進行一些細節的設定才行!
  • Step 7、讓用戶端可以使用 TLS 連線通道進行查詢

預設 ldapsearch 是透過明碼來傳輸的,如果需要透過 TLS 加密的話,那就得要修改設定檔,讓 ldapsearch 的查詢可以支援憑證的檢查才行。 這個屬於用戶端功能的設定位於 /etc/openldap/ldap.conf 當中,在該檔案內加入這行:

[root@localhost ~]# vim /etc/openldap/ldap.conf
TLS_REQCERT allow

修改完成後儲存離開,接下來開始查詢一下 port 636 的功能!依舊查詢 ldapuser1 的資訊來看看:

[root@localhost ~]# ldapsearch -x -H ldaps://pc200.dic.ksu -b "dc=dic,dc=ksu" uid=ldapuser1
# 1. ...輸出訊息要是正確的 ldapuser1 資訊才行!這邊我省略輸出!....
# 2. 要注意,上面已經變成 ldaps 喔!有個 s 在結尾!

[root@localhost ~]# journalctl | grep slap | tail -n 20
 slapd[27551]: conn=1003 fd=15 ACCEPT from IP=192.168.254.200:42838 (IP=0.0.0.0:636)
 slapd[27551]: conn=1003 fd=15 TLS established tls_ssf=256 ssf=256
 slapd[27551]: conn=1003 op=0 BIND dn="" method=128
 slapd[27551]: conn=1003 op=0 RESULT tag=97 err=0 text=
 slapd[27551]: conn=1003 op=1 SRCH base="dc=dic,dc=ksu" scope=2 deref=0 filter="(uid=ldapuser1)"
 slapd[27551]: <= mdb_equality_candidates: (uid) not indexed
 slapd[27551]: conn=1003 op=1 SEARCH RESULT tag=101 err=0 nentries=1 text=
 slapd[27551]: conn=1003 op=2 UNBIND
 slapd[27551]: conn=1003 fd=15 closed

記得查詢的時候使用 ldaps:// 喔!與 ldap:// 比較是多了個 s 的不同!加上 ldaps:// 之後,就不必使用 -ZZ 來強迫啟用 TLS 了! 因為預設就是會使用 TLS 之意。

  • Step 8、伺服器本機也使用 LDAP 作為帳號驗證

一般來說,我們登入 Linux 伺服器的時候,驗證帳號密碼通常是由 /etc/nsswitch.conf 這個檔案的設計來決定登入的方法, 這個登入的方法主要記載了 password 與 shadow 的方式,亦即使用 /etc/passwd 以及 /etc/shadow 作為帳號密碼驗證的來源。

不過,這個方法似乎沒有辦法提供 LDAP 的驗證,因此,RockyLinux 建議使用 sssd 這個服務來處理驗證的事宜。 而我們得要安裝適當的軟體才有辦法讓 sssd 服務支援 LDAP 喔!基本需要安裝的軟體有: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sssd sssd-ldap sssd-tools

安裝完畢之後,我們就得要重新設定好 sssd 的設定檔,這個設定檔預設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要自己去建立起這個設定檔。 底下的資料你可以先照抄,之後再做簡單的微調即可:

[root@localhost ~]# vim /etc/sssd/sssd.conf
# 針對 sssd 的服務設定,記得 domains 設定要與底下的 [domain/LDAP] 相符合
[sssd]
services = nss, pam
domains = LDAP

[nss]

[pam]

[domain/LDAP]
ldap_id_use_start_tls = true
id_provider = ldap
auth_provider = ldap
# 這裡最重要!需要設定 ldaps 之外,主機名稱必需要寫當初在建立金鑰時的主機名稱!!
ldap_uri = ldaps://pc200.dic.ksu
ldap_search_base = dc=dic,dc=ksu
ldap_tls_reqcert = demand
cache_credentials = true
# 填寫放置金鑰的目錄即可!不需要額外寫憑證檔名!
ldap_tls_cacertdir = /etc/openldap/certs

[root@localhost ~]# sssctl config-check
File ownership and permissions check failed. Expected root:root and 0600.

[root@localhost ~]# ll /etc/sssd/sssd.conf
-rw-r--r--. 1 root root 575 11月 19 14:15 /etc/sssd/sssd.conf

[root@localhost ~]# chmod 600 /etc/sssd/sssd.conf
[root@localhost ~]# sssctl config-check
Issues identified by validators: 0

Messages generated during configuration merging: 0

Used configuration snippet files: 0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sssd

最後檢驗一下,如果出問題的情境都是 0 (如上所示),那麼就表示應該沒啥大問題了。不過,即使如此, sssd 還是得要透過 ldap 用戶端軟體去查詢! 因此,我們還是得要回頭去處理 ldap.conf 這個設定檔才行!

[root@localhost ~]# vim /etc/openldap/ldap.conf
TLS_REQCERT allow
BASE dc=dic,dc=ksu
URI  ldaps://127.0.0.1
TLS_CACERT /etc/openldap/certs/dicksu.crt

[root@localhost ~]# ldapsearch -x 'uid=ldapuser1'

因為我們在 ldap.conf 裡面規範了查詢的主機位置與 baseDN 了,因此查詢時,只要輸入想要查詢的項目即可,其他的參數,系統都會自動幫你帶入! 接下來,看看 slapd 內容寫了些什麼?看看是否查詢到正確的協定了?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atus slapd
● slapd.service - OpenLDAP Server Daemon
   Loaded: loaded (/usr/lib/systemd/system/slapd.service; enabled; vendor preset: disabled)
   Active: active (running) since Thu 2020-11-19 11:26:32 CST; 3h 3min ago
     Docs: man:slapd
           man:slapd-config
           man:slapd-hdb
           man:slapd-mdb
           file:///usr/share/doc/openldap-servers/guide.html
 Main PID: 27551 (slapd)
    Tasks: 4 (limit: 12505)
   Memory: 16.7M
   CGroup: /system.slice/slapd.service
           └─27551 /usr/sbin/slapd -u ldap -h ldap:/// ldaps:/// ldapi:///

 conn=1027 fd=18 closed
 conn=1028 fd=18 ACCEPT from IP=127.0.0.1:40372 (IP=0.0.0.0:636)
 conn=1028 fd=18 TLS established tls_ssf=256 ssf=256
 conn=1028 op=0 BIND dn="" method=128
 conn=1028 op=0 RESULT tag=97 err=0 text=
 conn=1028 op=1 SRCH base="dc=dic,dc=ksu" scope=2 deref=0 filter="(uid=ldapuser1)"
 <= mdb_equality_candidates: (uid) not indexed
 conn=1028 op=1 SEARCH RESULT tag=101 err=0 nentries=1 text=
 conn=1028 op=2 UNBIND
 conn=1028 fd=18 closed

可以確定 ldap.conf 設定內容應該是沒錯了!這時,就準備來讓系統未來的驗證都使用 sssd 這個服務!請使用 authselect 的項目來設定:

[root@localhost ~]# authselect select sssd --force
介“sssd“被選中了。
以下nsswitch映射將被配置文件覆蓋:
- passwd
- group
- netgroup
- automount
- services

Make sure that SSSD service is configured and enabled.
 See SSSD documentati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oot@localhost ~]# authselect current
設定檔 ID:sssd
啟用的功能: 無

[root@localhost ~]# authselect check
目前的組態有效。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sssd
[root@localhost ~]# id ldapuser1; id ldapuser2; ..

最後如果可以查詢到 ldapuser1 ~ ldapuser10 的帳號存在,而且也能夠順利的使用 su - ldapuser2 ,並在 tty3 以後的終端機, 用這個帳號來順利的登入,那就代表 LDAP 的設定是成功了。

  • Step 9、讓用戶端使用 LDAP Server 作為帳號驗證來源之一

用戶端如果也需要用到 server 的 LDAP 服務時,雖然不用安裝 openldap-servers,但是 sssd-ldap 與 openldap-clients 還是得安裝喔! 否則還是無法取得與 LDPA 的 server 連動的。另外,也需要 openldap 的憑證檔,那個東西也很重要!用來處理連線加密的功能。底下一步一步分別動作。

例題 7.3.J:請參考上一個步驟的流程,一步一步處理好你 Client 端的系統。
  • 再次確認在你的 /etc/hosts 裡面,是否有搭配 LDAP server 的主機名稱了!
  • 先安裝 openldap-clients。
  • 再安裝所需要的數個軟體,包括 sssd, sssd-ldap, sssd-tools 等
  • 用戶端要複製來自 Server 的憑證 (公鑰檔案),同樣放置在 /etc/openldap/certs 目錄下即可。
  • 設定 /etc/sssd/sssd.conf,內容與上一步驟相同即可
  • 重新啟動 sssd 服務
  • 使用 authselect 選定使用 sssd 為預定的帳號身份驗證協定
  • 修改 /etc/openldap/ldap.conf 的內容,與 server 的設定相同,但是 URI 的網址要修改一下。 改完使用 ldapsearch -x 測試看看即可。
  • 再次重新啟動 sssd 服務
  • 最後『 id ldapuser1 』確認用戶存在即可!

透過這長長一大串的資料,你的 LDAP server 現在應該可以順暢的運作了!不論加密還是不加密,LDAP 的查詢應該都沒問題了才對喔!

7.4: LDAP 資料庫簡易管理 (新增/刪除/修改用戶參數)

LDAP 管理帳號密碼確實比較麻煩!因為都得要先建立 LDIF 資料後,才有辦法進行匯入的行為,相當麻煩!不過,這也沒辦法! 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基本的帳號管理方式吧!

  • 新增用戶

如果在建置好了 LDAP 系統後,若需要增加其他用戶或群組,那就直接修改 ldapuser.ldif 以及 ldapgroup.ldif 後,再以 ldapadd 加入即可! 如下的範例可以來持續進行:

# 先來建立 ldapuser11 這個帳號與群組的 LDIF 資料,假設檔名為 newuser.ldif
[root@localhost ldap]# vim newuser.ldif
dn: uid=ldapuser11,ou=People,dc=dic,dc=ksu
uid: ldapuser11
cn: ldapuser11
sn: ldapuser11
mail: ldapuser11@dic.ksu
objectClass: person
objectClass: organizationalPerson
objectClass: inetOrgPerson
objectClass: posixAccount
objectClass: top
objectClass: shadowAccount
userPassword: {crypt}$6$VgCD309ydL0MCTXB$uoq08FV.nuWif4KFa1lBREOixfJeVtgT...meT.Uj70b6WJRIHU5.
shadowLastChange: 18585
shadowMin: 0
shadowMax: 99999
shadowWarning: 7
loginShell: /bin/bash
uidNumber: 6011
gidNumber: 6011
homeDirectory: /home/rhome/ldapuser11

dn: cn=ldapuser11,ou=Group,dc=dic,dc=ksu
objectClass: posixGroup
objectClass: top
cn: ldapuser11
userPassword: {crypt}x
gidNumber: 6011

# 接著將這個資料匯入 LDAP 資料庫當中!
[root@localhost ldap]# ldapadd -x -W -D 'cn=Manager,dc=dic,dc=ksu' -H ldaps://127.0.0.1 \
> -f newuser.ldif
Enter LDAP Password:
adding new entry "uid=ldapuser11,ou=People,dc=dic,dc=ksu"
adding new entry "cn=ldapuser11,ou=Group,dc=dic,dc=ksu"

[root@localhost ldap]# id ldapuser11
uid=6011(ldapuser11) gid=6011(ldapuser11) groups=6011(ldapuser11)

# 當然還是得要建置用戶的家目錄與相關權限才行!
[root@localhost ldap]# cp -a /etc/skel /home/rhome/ldapuser11
[root@localhost ldap]# chown ldapuser11:ldapuser11 -Rv /home/rhome/ldapuser11
[root@localhost ldap]# chmod 700 /home/rhome/ldapuser11
  • 刪除用戶

如果是想要刪除用戶,那直接透過 ldapdelete 來處置即可!

# 假設刪除掉 ldapuser8 這個帳號,這個帳號的 dn 為 uid=ldapuser8,ou=People,dc=dic,dc=ksu
[root@localhost ldap]# ldapdelete -x -W -D 'cn=Manager,dc=dic,dc=ksu' -H ldaps://127.0.0.1 \
> uid=ldapuser8,ou=People,dc=dic,dc=ksu
Enter LDAP Password:

[root@localhost ldap]# ldapdelete -x -W -D 'cn=Manager,dc=dic,dc=ksu' -H ldaps://127.0.0.1 \
> cn=ldapuser8,ou=Group,dc=dic,dc=ksu

[root@localhost ldap]# sss_cache -E

[root@localhost ldap]# id ldapuser8
id: ldapuser8: no such user

[root@localhost ldap]# ll -d /home/rhome/ldapuser8
drwx------. 2 6008 6008 62 Sep  7 12:01 /home/rhome/ldapuser8

當然啦!那個 /home/rhome/ldapuser8 的使用者家目錄,就得要手動移除才行!另外,上面的使用者與群組資料中, 有可能因為 sssd 快取的關係,立刻查詢時,還是會看到相對帳號/群組的資料,我們可以透過 sss_cache -E 清除所有的快取, 讓 sssd 去更新所有資訊,那就比較不會有問題!

  • 修改用戶參數

那如果是想要修改參數呢?舉例來說,想要將 ldapuser1 的密碼由原先的密碼變更為新的密碼,假設密碼為 qqq123ddd 的話,那可以怎麼做呢?簡單的作法如下:

# 先取得加密過後的密碼樣式:
[root@localhost ldap]# slappasswd
New password:
Re-enter new password:
{SSHA}RbrP717EPR3XGOtGRMaVvhPiICd5Pi0E

# 開始建立一個名為 changepw.ldif 的檔案,內容如下:
[root@localhost ldap]# vim changepw.ldif
dn: uid=ldapuser1,ou=People,dc=dic,dc=ksu
changetype: modify
replace: userPassword
userPassword: {SSHA}RbrP717EPR3XGOtGRMaVvhPiICd5Pi0E

# 匯入上面這個 LDIF 檔案來更新!
[root@localhost ldap]# ldapmodify -W -D 'cn=Manager,dc=dic,dc=ksu' -H ldaps://127.0.0.1 \
> -f changepw.ldif
Enter LDAP Password:
modifying entry "uid=ldapuser1,ou=People,dc=dic,dc=ksu"

[root@localhost ldap]# sss_cache -E

在 Server 上面想要確認這個密碼是否生效?可以到 tty2 去使用 ldapuser1 登入就知道了!

7.5: 分享檔案系統的 NFS 伺服器

  • 什麼是 NFS 與 RPC server

NFS 為 Network Filesystem 的縮寫,主要的目的在於分享伺服器的檔案系統給用戶端使用。但 NFS 主要是架構於 RPC server 底下的一個服務, 因此啟動 NFS 之前,需要啟動 RPC server。事實上檔案系統的運作是相當複雜的,因此過去有所謂的遠端程序呼叫在負責很多 Server/Client 的溝通與資訊傳遞,所以附掛在 RPC 之上的服務,我們就稱為 RPC service 了。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指定每個 NFS 功能所對應的 port number ,並且回報給用戶端,讓用戶端可以連結到正確的埠口上去。 那 RPC 又是如何知道每個 NFS 的埠口呢?這是因為當伺服器在啟動 NFS 時會隨機取用數個埠口,並主動的向 RPC 註冊,因此 RPC 可以知道每個埠口對應的 NFS 功能,然後 RPC 又是固定使用 port 111 來監聽用戶端的需求並回報用戶端正確的埠口, 所以當然可以讓 NFS 的啟動更為輕鬆愉快了!簡單的說:

  • NFS 會用到的服務很多,包括 rpc.mountd, rpc.nfsd, rpc.rquotad...,這些服務啟動時,預設為隨機啟動任意埠口。
  • 但是 NFS 用戶端是直接連線到上述服務的埠口,因此就需要有一隻總管程式來管理這些服務的埠口
  • 這個總管的角色就是 RPC 了!
  • RockyLinux 使用的 RPC server 為 rpcbind 這個服務
  • 用戶端會向伺服器端的 RPC (port 111) 發出 NFS 檔案存取功能的詢問要求;
  • 伺服器端找到對應的已註冊的 NFS daemon 埠口後,會回報給用戶端;
  • 用戶端瞭解正確的埠口後,就可以直接與 NFS daemon 來連線。

NFS 僅提供檔案系統的分享,本身並不理會帳號的驗證喔!基本上使用 NFS 會有底下的狀況:

由於 server/client 都是用『自己的帳號去看待檔案系統』,但是『檔案系統記載的是 UID/GID 資訊』,因此若 server/client 帳號不同步, 那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問題。這也是本章前幾個小節要先介紹 LDAP 的主因!

  • 簡易的 NFS 設定

NFS 的設定相當簡單!設定檔位於 /etc/exports,該檔案的格式大致為:

/dir/path  IP(permission)  network/netmask(permission)

/dir/path 指的是你要分享出去的目錄

IP, Network/netmask 的寫法可以是:

  • 單獨的IP: 192.168.1.1
  • 一整個網段: 192.168.1.0/24
  • 可以找到 IP 的主機名稱: station100.dic.ksu

至於常見的權限則有底下幾種:

  • rw/ro:可讀寫或唯讀
  • sync/async:同步或非同步檔案系統。建議一定要 async !效能差很多!
  • no_root_squash/root_squash:是否壓縮 root 權限,預設為 root_squash
  • all_squash, anonuid, anongid:若身份全部壓縮,亦即讓登入者全部變某個匿名者之意。
  • insecure:使用非加密的傳輸方式,速度會比較快。

假設我想要分享出 /mnt 給 192.168.254.0/24 唯讀使用,基本寫法就會是: (務必記得, /mnt 得要先存在才行!)

/mnt  192.168.254.0/24(ro,async)
例題 7.5.A:在 server 上,完成如下的設定:
  • 讓 10.255.XXX.0/24 的整個網段都可以使用 /home/rhome 目錄,且為可讀寫,且為非加密的環境
  • 讓 10.255.XXX.0/24 的整個網段都可以使用 /srv/project 目錄,且為可讀寫,且為非加密的環境
  • 讓 10.255.XXX.0/24 的整個網段都可以使用 /srv/public 目錄,且為唯讀,且為非加密的環境
  • 讓 10.255.XXX.1 的這個 IP 可以使用 /srv/root 目錄,且為可讀寫,且 root 可保有權限,且為非加密的環境
  • 上述的目錄均放行一份給 127.0.0.0/8 的整個網段使用
  • 建立好 /srv/project /srv/public /srv/root 三個目錄備用
  • NFS 服務的啟動與觀察

NFS 目前有兩種服務,一種要加密傳輸一種則是非加密傳輸。本章主要討論區網內使用的非加密傳輸機制~因此啟動的服務名稱就會是 nfs-server, 如果是加密傳輸,則是啟動 nfs-secure-server 才對。

例題 7.5.B:進行如下的處理流程:
  • NFS 提供者為 nfs-utils,請先安裝這軟體才行!
  • 啟動 nfs-server 服務,且該服務下次開機也會啟動
  • 另外,亦請使用 systemctl 觀察一下 nfs-server 的狀態,如果忘記建置目錄,該狀態會告知!
  • 使用 netstat 觀察 nfs 啟動的埠口在幾號?
  • 使用 rpcinfo -p 查閱一下各啟動的埠口是否已經跟 rpcbind 註冊了。
  • 使用 showmount -e localhost 可以查詢該 Server 分享的目錄與分享的用戶範圍。
  • 前往查看 /var/lib/nfs/etab 會得到更詳細的分享的權限參數!
  • NFS 用戶端的觀察與使用

用戶端設定很簡單,就只要去查閱伺服器端有沒有提供相對應的服務,然後掛載這樣而已。一般來說,常見的流程會是這樣:

  • 在用戶端嘗試使用 showmount -e ServerIP 來看伺服器有沒有提供相關的掛載服務
  • 使用 mount -t nfs IP:/share/mount /local/path 來將伺服器的目錄手動掛載到系統上,卸載同樣使用 umount
  • 若開機就需要掛載,直接寫入 /etc/fstab 當中,但要注意檔案系統參數 (第四欄位) 要加上『 _netdev 』較佳!
例題 7.5.C :在用戶端電腦完成如下的設定:
  • 先安裝 nfs-utils 軟體。
  • 用 su - ldapuser1 測試用戶能不能取得家目錄?然後 exit 回到 root 身份。
  • 嘗試使用 showmount 查詢 server 分享的目錄有哪些?
  • 手動嘗試將 Server:/home/rhome 掛載到本機的 /home/rhome 上,測試完畢請卸載
  • 將設定值寫入 /etc/fstab 當中,並使用 mount -a 測試
  • 使用 nfsstate -m 查閱掛載的詳細參數
  • 使用 su - ldapuser1 看看,是否可以取得正確的家目錄與權限。
  • 請使用 root 的身份進入 /home/rhome,測試能否建置/修改檔案在該目錄下?

在正規的設定行為中,我們有 LDAP 的 ID 認證,搭配 NFS 的掛載,這樣就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需求了!不過未來請注意,關機時, 一定要先關用戶端再關 server,否則擔心 NFS 檔案系統的卸載會影響到你的關機情況。因此,還是建議使用 autofs 來進行登入時的掛載較佳。

  • NFS 用戶端的檔案系統自動掛載

其實上學期的網路檔案系統內就有講過了!直接查閱 /etc/auto.master 就能夠想起來如何處理囉!不過,由於 RockyLinux 9 改用了 sssd 管理各項資料, 因此,我們還是得要額外安裝名為 libsss_autofs 的軟體,提供 sssd 的 API 之後,才能夠順利使用 autofs 喔!

例題 7.5.D:處理用戶端的自動掛載行為
  • 先卸載 /home/rhome,同時取消 /etc/fstab 內的開機掛載項目
  • 刪除 /home/rhome 目錄
  • 先安裝 autofs, libsss_autofs 軟體,才會有自動掛載的功能!
  • 編輯 /etc/auto.master ,加入『 /home/rhome /etc/auto.rhome 』一行
  • 編輯 /etc/auto.rhome,加入『* -rw,soft server:/home/rhome/& 』
  • 啟動 autofs 服務,並且下次開機這個服務也會啟動
  • 再次使用 su - ldapuser1 看看能不能讓系統自動掛載相對的家目錄?
  • 使用 nfsstate -m 查詢更多掛載參數。
  • (Option):如果出現失敗,可能要在 /etc/sssd/sssd.conf 裡面的 service 增加 autofs 的項目喔!
  • NFS 用戶端的 root 權限保留

我們知道 server 的 /srv/root 是可以使用 root 身份操作系統的。現在請實際實施看看結果為何!

例題 7.5.E:使用 root 身份登入 NFS 檔案系統
  • 建立 /srv/root
  • 以手動方式將 server:/srv/root 掛載到本地端的 /srv/root
  • 以 root 身份進入 /srv/root,是否可以順利的進行操作?

7.6: 課後練習

  1. (60%)實作題:啟動 Server 作業硬碟 - unit07
    1. 網路參數的設定,請依據底下的方式來設定好你的網路環境:
      1. 因為我們的系統是 clone 來的,因此裡面的網路卡連線會跑掉。所以,請先刪除所有的連線界面後, 再依據底下的要求逐次建立好你的網路環境:
      2. 建立 ens3 為外部的連線網卡 (相同的連線界面名稱),使用 ethernet 類型,且:
        • IPv4 的 IP位址: 172.18.255.*/24 ,其中 * 為老師規定的 IP 尾數
        • gateway 為 172.18.255.254
        • DNS 為 172.16.200.254 以及 168.95.1.1
      3. 使用 teamd 的機制建立內部區域網路的備援功能:
        • team 的界面使用 team0 卡號,且連線名稱請命名為 team0
        • team 使用 activebackup 備援功能,不要使用 loadbalance
        • team 的實體網卡 (team slave) 請使用 ens7 及 ens8 ,且其連線名稱名稱亦請命名為 ens7, ens8
        • team0 網路參數為: 172.19.*.254/24,不需要 gateway
      4. 主機名稱指定為: server*.example.dic
      5. 最終你的主機名稱與 IP 的對應為:
        server*.example.dic	172.18.255.*		別名為 server*
        server254.example.dic	172.18.255.254		別名為 server254
        server.lan*.example.dic	172.19.*.254		別名為 server
        client.lan*.example.dic	172.19.*.1		別名為 client
        
    2. 基本的伺服器作業系統設定行為:
      1. 使用崑山的 FTP 網站作為你的 YUM server 來源,來源倉儲至少需要涵蓋 BaseOS, AppStream, extras 等, 並且清除一次 yum 清單快取。(請注意,由於最終系統會全系統升級一次,升級後,這些設定檔可能會被更新。 因此,你在全部升級完畢之後,還需要回來修改這個設定檔喔!)
      2. 安裝相關的軟體,至少須安裝 vim-enhanced, bash-completion, net-tools, wget, bind-utils, kernel
      3. 全系統自動升級,且每天凌晨 3 點也會自動升級一次。(請寫入 /etc/crontab 為主)
      4. 將 SELinux 修改成為 Enforcing 模式,且未來每次開機都自動為 Enforcing 才行
    3. 實際設定好本機防火牆
      1. 請關閉 firewalld 服務,並且自行安裝、啟動 iptables 服務
      2. 將預設的規則轉存到 /root/firewall.sh 這個檔案內
      3. 首先將全部的規則刪除 (應該有三條指令)
      4. 設定好預設政策,讓 INPUT 成為 DROP 而 OUTPUT 與 FORWARD 成為 ACCEPT
      5. 針對 INPUT 前三條規則為 (1)回應封包 (2)放行 lo 界面 (3)放行 icmp 封包
      6. 放行你自己的內部區域網路那個網域的連線要求 (針對 LAN 的信任設定)
      7. 讓 ssh 只對外部的區網放行,不會對 Internet 放行 (對 ssh 連線做限制較佳)
      8. 讓 http 針對整個 Internet 放行 (一般公開的服務設計)
      9. 最後讓確定的規則轉存到 /etc/sysconfig/iptables 這個設定檔
      10. 重新啟動 iptables 服務,然後觀察規則是否正確
    4. 實際設定好 Server 的路由功能
      1. 讓核心支援 IP 轉遞的功能,並且每次重新開機都可以自動生效
      2. 修改 /root/firewall.sh ,在該檔案加入清除 nat 表格的規則與自訂鏈的設定
      3. 增加規則:讓來自內部網路的封包,在路由判斷後,並預計由 ens3 對外網卡出去的封包,全部偽裝成為 ens3 的 IP 位址 (一般在數據機上面的就是 public IP)
      4. 在 /etc/sysconfig/iptables-config 當中增加 nf_nat_ftp 及 nf_conntrack_ftp 模組功能
      5. 上述功能在開機後依舊能夠順利啟動
    5. 建置專屬你區域網路的 LDAP 服務
      1. 安裝相關的軟體功能:
        • RockyLinux 9 要使用 openldap-servers 需要 EPEL 軟體倉儲的支援,請自行安裝 EPEL 倉儲, 並安裝 openldap, servers 與 clients 等軟體。
        • 請前往 centos.pkgs.org 網站,查詢 centos 7 的 mirgrationtools 軟體,下載後自行安裝該軟體。
        • 安裝 sssd, sssd-tools, sssd-ldap 等身份認證所需要的軟體
        • 安裝完畢 openldap-server 等軟體之後,請啟動名為 slapd 的服務,並且開機自動啟動。
      2. 修改 LDAP server 的設定檔節點,包括 cn=config 等重要系統節點,完成底下所需要的設定值:
        • baseDN 設定為: dc=example,dc=dic
        • RootDN 設定為: cn=Manager,dc=example,dc=dic
        • RootDN 的密碼設定為: 2727175
      3. 因為預計要作為 Linux 的帳號驗證功能,因此請載入與 Linux 帳號相關的三個主要綱要檔 (schema)
      4. 開始設定 LDAP 非關聯性資料庫的資料庫內容: 規劃的基礎 LDAP 資料庫節點設計中,至少應具有底下的節點存在,請將這些節點匯入到資料庫內:
        • dn: dc=example,dc=dic
        • dn: cn=Manager,dc=example,dc=dic
        • dn: ou=People,dc=example,dc=dic
        • dn: ou=Group,dc=example,dc=dic
      5. 建立 10 個 LDAP 所管理的相關帳號,帳號相關資訊如下,請將該資訊匯入 LDAP 資料庫中:
        • 假設使用者名稱為 webuser1 ~ webuser10
        • 預設使用者密碼為 webpasswd 這個密碼
        • 假設使用者的 UID 從 8001 開始編號
        • 假設使用者的 GID 也是從 8001 開始編號,且有對應的私有群組
        • 假設使用者的預設家目錄在 /rhome/ 底下
      6. 承上,這 10 個用戶的家目錄亦請自行設定好相關的位置與權限
      7. 由於 sssd 服務僅支援 TLS 等加密機制,因此, LDAP server 必須要完成 TLS 等加密動作, 否則會讓後續的身份驗證出問題。請使用 TLS 搭配 port 636 來操作,請完成底下工作:
        • 成對金鑰系統檔名請設定為 exampledic.crt 與 exampledic.key,建置時,主機名稱的全名必須指定為: server*.example.dic 這一個才行!且要求金鑰檔案務必放置於 /etc/openldap/certs 目錄內
        • 匯入金鑰系統時,應該要增加三個金鑰的屬性 (attribute) 到 LDAP 設定檔當中, 請使用 LDIF 的格式新增這三個屬性 (主要在 cn=config.ldif 檔案中)
        • 啟動 slapd 時,務必讓用戶端可以使用 ldap:/// 以及 ldaps:/// 兩種網址
        • 讓 server 自己可以使用 ldapsearch 查詢 ldaps:/// 的資料
      8. 讓 server 自己使用 LDAP 服務的帳號:
        • 選擇 sssd 的身份驗證機制
        • 請依據本章的介紹,自行設定好 /etc/sssd/sssd.conf 內容,並啟用 sssd 服務。
        • 最終使用 id webuser1 ~ id webuser10 會顯示正確的 UID 與 GID 即可。
    6. 建置 NFS 檔案伺服器
      1. 讓你的 /rhome 針對你的區域網路分享,權限請設定為可讀寫、不加密。
  2. (30%)實作題:啟動 client 作業硬碟
    1. 網路參數的設定,請依據底下的方式來設定好:
      1. 因為我們的系統是 clone 來的,因此裡面的網路卡連線會跑掉。所以,請先刪除所有的連線界面後, 再依據底下的要求逐次建立好你的網路環境:
      2. 建立 ens3 的連線網卡 (相同的連線界面名稱),使用 ethernet 類型,且:
        • IPv4 的 IP位址: 172.19.*.1/24 ,其中 * 為老師規定的 IP 尾數
        • gateway 為 172.19.*.254
        • DNS 為 172.16.200.254 以及 168.95.1.1
      3. 主機名稱指定為: client.lan*.example.dic
      4. 最終你的主機名稱與 IP 的對應為:
        server*.example.dic	172.18.255.*		別名為 server*
        server254.example.dic	172.18.255.254		別名為 server254
        server.lan*.example.dic	172.19.*.254		別名為 server
        client.lan*.example.dic	172.19.*.1		別名為 client
        
    2. 實際設定好本機防火牆
      1. 預設請使用 firewalld 防火牆服務,不要使用 iptables 服務!
      2. 請將預設的領域 (zone) 改為 work 領域
      3. 預計放行的服務主要有 ssh 與 http 兩個服務,其他還可能有預設會啟用的 dhcp 用戶端服務。
      4. 查詢 rich rule (man firewalld.richlanguage),確認來自本機同一個 LAN 網段的封包,通通給予放行。
      5. 上述放行的防火牆服務,在下次重新開機後,依舊會存在才行
    3. 讓你的用戶端主機也能夠支援 LDAP 的帳號驗證,並且使用的是 ldaps:/// 的網址功能
      • 需要能夠使用 ldapsearch 等指令,注意需要的軟體有哪些。
      • 需要能夠透過 sssd 查詢來自 server 的 LDAP 資訊
    4. 請使用 autofs 的機制,讓網路用戶登入時,能夠透過 NFS 取得自己的家目錄
  3. (10%)簡易問答題: 從具有 GUI 及中文的用戶端 Linux ,使用『 ssh root@172.19.*.254 』登入你的 Server ,之後建立 /root/ans.txt 的檔案,並將底下各題目的答案寫入你 server 當中!
    1. 請說明 LDAP 的 BaseDN, RootDN, RootPW, schema 的意義各為何?
    2. 在 Linux 帳號的 schema 當中,匯入 nis.ldif 之後,應該要有那兩個 ou (organization unit) 的存在。
    3. 在 RockyLinux 9 上面,架設 LDAP server 與 LDAP client 功能,各需要哪個軟體?
    4. slapd 啟動後,若將 TLS 的連線通道分開,則 ldap:///, ldaps:/// 各預設啟動在哪個埠口?
    5. NFS server 預設啟動在哪個埠口上?可以使用那一個指令觀察 (不是 netstat 喔!)?
  4. 上傳成績
    1. 請將 Server/Client 的硬碟通通啟動,並且確認兩者間的連線沒有問題;
    2. 在 Server 硬碟上面登入,然後用 root 的身份執行 vbird_server_check_unit ,並依據提示資料填寫你的學號與 IP 尾數
    3. 該程式會偵測你的系統,並且通知你哪個部份可能有問題,你需要持續觀察或者重新處理的部份會交代妥當。
    4. 若一切沒問題,螢幕就會出現如下的字樣,然後你就能夠使用 links 去檢查你的檔案是否有順利的上傳了!
    5. Please use links http://172.18.255.250/upload/unit07 to check your filename

內容修改紀錄

  1. 2021/12/01:在 7.3 的 step8 當中,有個同學說,一直無法順利連線上!狀態是:
    • ldapsearch 無論加密、未加密,都可以搜尋到 ldapuser1
    • sssd 設定資訊已經完全按照網站上面資料設定妥當
    • 一直無法使用 id ldapuser1 找到這個用戶。
    根據情境,大致上就是判斷 LDAP 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應該是 sssd 吧!使用了 sssctl 查看一下狀態:
    # sssctl domain-list
    implicit_files
    LDAP
    
    # sssctl domain-status LDAP
    Online status: Offline
    
    Active servers:
    LDAP: not connected
    
    Discovered LDAP servers:
    - pc62.dic.ksu
    
    查了好久!竟然發現,原來是最源頭的 /etc/hosts 裡面,沒有將 pc62.dic.ksu 加入而已!會發現可能的問題, 當然就是上面出現 LDAP: not connected 的狀況!最終加上 /etc/hosts 紀錄,重啟動 sssd 之後,就可以順利使用 ldapuser1 囉!
  2. 2019/11/13:LDAP 的 TLS 建置中, Key 的匯入順序有差別喔!所以重新修改匯入的順序,參考這裡
  3. 2020/11/19:LDAP 已經不被 CentOS 8.2 以後支援,請使用 symas.com 公司出版的軟體:https://repo.symas.com/sofl/rhel8/
  4. 2020/11/19:大致修改完畢整份資料,已經可以在 CentOS 8 上面順利運作!就剩下硬碟了~
  5. 2022/11/03:終於完成整體流程的順暢性!改到 RockyLinux 9 上面了!原來果然需要 EPEL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