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 - 專題目的與審查項目
上次更新日期 2021/02/20
一份專題要持續做 3 個學期,因此『專題製作』不是一個『作業』,而是需要一小組成員共同努力發想, 利用這幾年在學的專業技術技能,實做一個能夠見人的『產品』才行。產品可以是硬體,也可以是軟體,不過, 整體來說,你的專題都應該要符合用到『資訊技術』,展示時可以具有『傳播色彩』的概念才好。
教學規定 - 簡介
- 專題製作教學規定
專題製作學生應依規定完成本學期要求之進度,除專題製作的學生論文由每組同學之指導教授負責指導外,需依下列規定完成本學期之各項教學目標。
- 課程教學內容:
- 讀書心得報告(請各指導教授實施)
- 撰寫專題製作企劃書(PPT報告與紙本)
- 題目
- 摘要
- 前三章
- 初步成果
- 預期成果
- 進度規劃(甘特圖)
- 課程教學方式:分組報告
- PPT分享心得報告(每位同學上台報告兩次)
- PPT及企劃書期末第 16 週報告(審查制)
- 未通過組於第 18 週補救報告。
- 課程教學評分
- 指導教授分數80%
- 出席與報告分數20分(缺報告一次扣5分)
期末報告:本班同學須完妥整備審查實施之ㄧ切場地、器材、程序、海報、邀請通知等程序。
- 較為詳細的評分標準
- 每週出席率與讀書心得報告: 20%
- 指導教授依個別表現給予成績: 80%
- 但書:依據上述成績計算後,學期成績是否通過仍須進行如下確認:
- 期末審查需要全數審查委員通過;
- 若未通過,則須於次週複審,且亦須經全數委員通過;
- 若複審仍未通過,則全體審查委員將根據個別組員之表現,予以決定個別學期成績不及格者;
- 亦即複審未通過,則必須有組員為此負責,因而學期成績不及格(非整組皆當掉)
- 本學期期末審查應完成之專題進度
- 繳交『專題製作企劃書』word檔與紙本一份;
- 須進行至少20%完成度的專題製作成品,同時將成品部份初步結果列於上述專題製作企劃書中;
- 須製作簡報,可能需要分為簡報版與列印版,兩者內容須相同,但列印版不可列印底圖,且需要黑白列印清楚。
- 期末審查時,需要正式上台簡報給審查委員瞭解。由於本系委員組成相當多元,因此簡報時,需要深刻瞭解自身的專題內涵,否則很容易遭受質疑時無法回答委員的疑問。
- 若有初步成品(軟體或硬體),最好能夠予以呈現,以讓委員瞭解貴專題組預計達成的目標成果為何(這個很重要!有些委員會要求看到初步成果,若無初步成果, 委員將無法確認貴組是否有能力完成接下來的任務!)
專題製作的目的
- 解決問題是最重要的
一般來說,站在資訊整合的角度上,專題製作的目的應該不只是做出一個產品,基本上,這個產品應該是要解決某些問題才對。 以鳥哥來說,我們實驗室的主要工作都是在服務系上的同學們,因此,主要的專題目的,都是在『解決上課時,老師與同學們遇到的問題』, 在這個角度上來思考,因此主要開發出可以在系上教室使用的 (1)統一登入系統 (2)個別桌面系統 (3)教室防火牆系統 (4)快速復原系統 (5)雲端專題系統 (6)雲端上課系統等。這些軟體都是用在『解決問題』上面,而且與『資訊技術』有關,只是呈現的方式, 還是要再美化一些比較好。
另外,『專題』不是『作業』,因此發想一個專題內容,不是像上課的作業而已,你必需要將這個專題實施一整年,然後再花半年美化成可以面世的產品, 整個流程不是做個一個學期的作業而已。因此,整體專題的『質』與『量』都需要兼顧!
整個專題製作的想法,並不是要讓大家拼命去想一些不切實際的內容,而是希望同學們能夠將這幾年在系上學到的技術與理論實體化, 產品化,將這些年的學習,變成一個連貫的思考,可以實驗出你的專題產品內容!所以,大部分的技術大概都在課堂上面聽過, 或者是動手操作過,只是很關鍵的技術,可能沒有很成熟而已。透過專題製作,讓你的思考邏輯與技術完整的呈現出來,這才是技職體系的專題製作思考。
- 多元團隊合作是需要學習的 - 吃虧就是佔便宜
系上的老師們專長比較多元,有的偏向技術,有的偏向內容,有的偏向多媒體等等,沒關係,大家都可以使用各種技術。 只是,因為教學比較多元,每個人有興趣的方向也不同,所以同學們可能各有專才。在這個『專題』的角度上,則是希望大家大致上以三人為一組, 透過小組協同工作,將一個專題完成。所以,同一組的成員不要都只是程式碼強,也不要只會內容,當然,不要什麼都不會... 每個人貢獻自己的專長,然後『吸收別人的專長』,自己的專長要有幫助,別人的專長至少要能夠了解與體會,最好能夠銜接上來, 這樣彼此之間對於對方都有貢獻與成長!這才是專題的目的!
這邊需要一直強調,在求學期間:『吃虧就是佔便宜』,這句話大家一定要記在心裡面。大學這四年,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不是老師決定的,是你自己決定的。大學畢業後,你能帶走的,大概除了大家都有的一張畢業證書之外,任何實體的東西,你都無法帶走。 但是非實體的東西,就得要靠自己創造。
團隊合作裡面,一定有人比較認真,有人鬼混。只是鬼混就算了,有些同學會踩在別人的屍體上面往上爬,然後自以為得意! 其實,在團隊裡面,撿別人不要做的工作來做的,才是收穫最大的人!為什麼呢?當作資料庫的同學不想搞,一直混,你接下來做, 這個『做資料庫會產生什麼問題,該如何克服,克服的流程該如何檢查?檢查過後該如何產生報表?這些報表該如何呈現, 客戶們想要看的是什麼?』總總經驗,都是最後撿下來工作的同學所獲得的『無法取代的經驗』。
我們常說:『沒有明星老師,只有天才學生』,老師對大家講的內容都一樣,但是,有沒有實際學到?有沒有實際操作? 有沒有遇到問題後自己解決?這些流程則是『有坐下來做苦工的』人,才會體會!這也就是最終你畢業所帶走的無形資產。 這在專題製作、團隊合作裡面,是相當重要的學習!
鳥哥帶過許多專題組,三個人吵吵鬧鬧,一個不做,其他兩個也不做,搞到後來,三個通通當掉,誰贏了?通通輸了!不但輸了學分, 也失去了同學朋友~更慘的是,未來同學老師們想到這一組,就覺得...如果有好的工作機會,不會想到這幾個人...連基礎人際關係也失去了...真的很慘!
另外一個案例,三個好朋友組成一組,兩個很鬼混,每次開會都被鳥哥罵!當中帶頭大哥覺得兩位朋友很可憐,於是主動將兩個人的工作接下來, 而為了擔心兩位朋友被鳥哥罵,於是,就在每次開會前,將兩位同學抓過來,直接『指導他們怎麼上台報告,以及如何學會這星期的工作, 避免被老師責罵』,這位帶頭大哥,最終碩士畢業,在台北資訊公司過得很開心!薪水也不錯!
所以:『態度』、『經驗』、『技術』、『人際關係』等,這些非實質的東西,真的是『吃虧』之後,才會佔到的便宜! 就看大家怎麼想了!
審查項目
專題製作一會有個期末專題審查,系上所有老師幾乎都會出席!主要的目的在於評估同學們提出的想法可行不可行, 以及同學們掌握的關鍵技術是否合宜。如果同學們的想法太過困難,導致審查不通過,可能需要調整專題方向,降低自己的門檻。 如果同學們都沒有實施專題製作的流程,那可能導致審查完全不通過,就被當掉了。
期末審查,同學們應該要提出的內容,大概有:
- 一份企劃書,內容需要完成專題實施的方向以及預期成果。
- 一份簡報,上台報告用 (依據老師人數,最終需要列印出來)
- 關鍵技術掌握的實際展示 (demo)
至於審查的項目,大致上為:
- 依據團隊人數,專題實施的困難度是否合宜?
- 專題內容是否涵蓋資訊與傳播?
- 專題貢獻是否合宜?
- 團隊分工計畫與工作計畫是否合理?
- 關鍵技術的學習是否能夠滿足該專題的實施?
- 企劃書內容撰寫是否合理?
- 期末報告上台展示內容是否流暢
- 專題指導老師的評價。